導讀:我國危廢處理價格由最初的平均3500元/噸逐年上漲,有的省份竟然上升至萬元每噸,不同地區處理價格差異越來越明顯,地區分布不均和處理企業地域限制是導致此現象的重要原因。未來,隨著國家政策的收嚴,政府對危廢處理支持力度加大,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正向領導,會促使危廢處理價格逐漸趨于理性。
2015-2016年間,我國危廢焚燒處理的價格一般在2000-5000元/噸左右,近幾年很多省市的危廢焚燒處理價格均呈現上漲趨勢,各省份處理價格均有所上調,其中高達上萬元/噸的價格也不罕見。除此之外,各地危廢處理費用差距明顯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。
各地價格差異較大,主要是受危廢產量與處理量不匹配的影響。我國危險廢物的實際產生量遠遠大于統計量,根據專業機構測算,近兩年來,我國的危廢產生量應該在8000萬噸到1億噸之間,但整體處理能力不足,截至2017年,我國持證單位的危廢處理能力為6471萬噸,實際處置量卻只有1629萬噸,產能利用率僅為25%。
價格差異原因:地區分布不均處理企業地域限制

部分城市危廢處理價格
正如圖所示,廣東、浙江和廣西危廢焚燒價格相較較低,最高為4500元/噸,而江蘇和上海焚燒處理價格相較較高,上海每噸的處理價格竟然高達萬元。究其根本,危廢產量地區分布不均衡是價格差異的原因之一。
根據2018年統計年鑒,2017年,內蒙古、山東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蘇、四川六省危廢產量在300萬噸以上,但危險廢物持證單位實際經營規模依次是江蘇、山東、廣東、陜西、浙江省,危廢產量與自身處理能力不平衡??傮w來看,我國危險廢物無論是從產生量還是從處理能力,都表現出分布不均勻的特征,而且不同省份對危廢處理的關注程度和投資金額也有不同,處理價格出現偏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
隨著國家環保監管的收嚴,危廢處理市場需求越來越大,由于危廢處理企業地域限制,危廢處理呈現出有些企業“吃不下”,有些企業“吃不飽”等情況,再加上一些種類危險廢物無法處理或處理能力不足,就導致了部分危險廢物仍需跨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轉移,而跨省轉移需審批,復雜程序使得危廢處理價格居高不下。根據最新數據,2018年底,廣東危廢處理轉移焚燒價格一度飆升到15000元/噸(如HW12油漆渣)左右。
價格未來趨勢:2019或將更高3-5年趨于理性
危廢處理市場缺口大,很多地區仍有新增處置規模的空間,為實現2020年供需匹配的目標,例如廣東、浙江增幅達156%,山東新增5.4倍、四川新增5倍等。危廢處理“小、散、弱”,資質、技術和資金等限制導致危廢處置設施供給不足、處理技術落后和處理設施不穩定,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,2019年危廢處理價格仍不會下降,甚至會更高。
工業化的持續推進,環保政策趨嚴,危廢處理行業正向精細規范化轉型升級,加快設施建設,提升規范技術手段,使危廢處理在經營規模和技術上都會實現質的提升;在行業格局上,集中度提升,技術好、資金實力強的行業龍頭將繼續通過并購完成地理擴張與業務擴張,助推整個行業健康良好的發展。隨著政府加大危險廢物核準和支持的力度,危廢處理市場越來越清晰,相應的標準和方法也將落到實處,在3-5年內危廢處理的價格將趨于理性。